風評:通膨太高、經濟太好,降息要再多等
美國聯準會上週公布1月底的利率會議紀錄,從中可看出外界期盼很快來到的降息,幾已成泡影,即使年中降息的期待亦動搖。理由也很簡單:通膨太高、經濟太好。
根據紀錄顯示,「大多數與會者都注意到了過快放鬆政策立場的風險」,至於擔心「與過長時間維持過度限制性立場相關」的風險者,只有兩名官員指出了。這個幾近一面倒的結果,應該很清楚看出聯準會官員在擔心什麼、及對未來降息的政策態度。那些預測或期待聯準會很快就降息者,都該調整看法了。
官員都擔心早早降息讓通膨死灰復燃,理由非常充份,因為這是聯準會40多年前血淋淋的教訓。上世紀70年代通膨開始時,聯準會降息壓制通膨、而且也有效果;但聯準會時常是「為德不卒」,只要經濟稍微下滑、失業小幅提高、甚至面對政治壓力,就會在通膨只是稍有壓制、與「戰勝通膨」仍有距離時就趕忙停止升息、甚至反轉降息。
這種為德不卒的結果大家都看到:通膨上下反覆難以根絕、惡化到2位數,最終是靠著伏克爾極度「鐵血」的作法─利率拉到近20%、不管經濟衰退與失業上升,繼續緊縮到通膨消失為止,才終止通膨肆虐,並創造之後多年的高成長、低通膨的經濟盛世。
現在美國通膨仍在3%以上,相較2%目標仍多有距離,就官方目標而言,通膨還是太高。因此會議紀錄顯示,大部份官員是更重視、擔心「過快放鬆政策立場的風險」,而不是擔心太慢放鬆的風險,後者只有2名官員提到。同時,這也是為什麼無論市場如何期盼、預測聯準會很快就要轉為降息,卻怎麼樣都等不到真正的降息。
3月降息的期待,在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明確「說不」後已成泡影,現在大部份預測已經把降息時間看到6月,這應該是比較務實的作法,但即使是6月降息的期待,是否能實現仍有變數,原因無它,經濟太強。
從聯準會開始升息之後,專家一直預測美國經濟要陷入衰退中,但美國經濟的韌性與強度出乎外界意料,去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3.3%、2023年全年經濟成長2.5%,遠優於聯準會1年多前預測的0.5%,當然也遠高於2022年0.7%的成長率,幾乎可說已成功實現軟著陸,在經濟未出現衰退情況下升息壓低通膨。
就業市場也是強勢。在聯準會的緊縮升息中,美國就業市場還是擴張成長了3%多,且擴張情勢尚未停止,美國勞工部公布的1月份美國新增就業崗位數量比預期多出一倍, 今年2月初公布的最新失業率數字,繼續維持在3.7%的低檔,這個數字已經是接近充份就業的數字。
就業市場強、失業率低、經濟成長率仍佳,這些條件讓聯準會沒有要儘快降息的壓力,既然如此,在通膨仍高於3%的情況下,聯準會當然寧可好整以暇的按兵不動,看看情勢發展再說。
這也是為什麼說6月降息是否實現仍待觀察的原因。如果美國經濟第1、2季表現仍佳、失業率維持在低檔,6月的降息就會顯得有點沒有必要的「雞肋」。
至於市場所說「太慢降息的風險」確實存在,貨幣學派祖師爺傅利曼就指出貨幣政策工具具有「漫長而易變」的滯後性。雖然現在看似經濟表現仍佳,但也可能已潛存衰退因子,因此必須提早放寬降息,才能避免衰退。
只是該如何判斷、決策,尚無明確指標可循;太慢降息風險多大、是否已該先降息預防衰退發生,一定程度上繫於聯準會官員的「一念之間」;擔任過18年餘聯準會主席的葛林斯潘就曾說,貨幣政策在某種程度上「是一種藝術而不是科學」,說的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。
接著就看未來幾個月的經濟數據而定了。最重要的當然是通膨數字,現在是在3.1%,預估年底可降到2%上下。但如果年中時通膨仍維持在3%以上、甚至更高,要聯準會降息的可能性就低了。雖然拉長時間看通膨是呈下降趨勢,但也有過再次上揚的情況發生過,因此對何時會降息,只能「保持彈性」、繼續留意數據變化。
至於台灣的降息時間,應該是只會比美國晚、不會比美國早,一來台灣央行對預防通膨是更重視、採更保守的態度面對;二來台灣的貨幣政策還是要考慮到匯率因素,比美國早降息不利台幣匯率,如果台幣貶值又會助長通膨,因此國內降息還有得等。央行總裁楊金龍去年底記者會上,幾乎已是明講「上半年無降息機會」;至於下半年如何,就再看美國腳步與經濟數據而定了。
轉自此處
根據紀錄顯示,「大多數與會者都注意到了過快放鬆政策立場的風險」,至於擔心「與過長時間維持過度限制性立場相關」的風險者,只有兩名官員指出了。這個幾近一面倒的結果,應該很清楚看出聯準會官員在擔心什麼、及對未來降息的政策態度。那些預測或期待聯準會很快就降息者,都該調整看法了。
官員都擔心早早降息讓通膨死灰復燃,理由非常充份,因為這是聯準會40多年前血淋淋的教訓。上世紀70年代通膨開始時,聯準會降息壓制通膨、而且也有效果;但聯準會時常是「為德不卒」,只要經濟稍微下滑、失業小幅提高、甚至面對政治壓力,就會在通膨只是稍有壓制、與「戰勝通膨」仍有距離時就趕忙停止升息、甚至反轉降息。
這種為德不卒的結果大家都看到:通膨上下反覆難以根絕、惡化到2位數,最終是靠著伏克爾極度「鐵血」的作法─利率拉到近20%、不管經濟衰退與失業上升,繼續緊縮到通膨消失為止,才終止通膨肆虐,並創造之後多年的高成長、低通膨的經濟盛世。
現在美國通膨仍在3%以上,相較2%目標仍多有距離,就官方目標而言,通膨還是太高。因此會議紀錄顯示,大部份官員是更重視、擔心「過快放鬆政策立場的風險」,而不是擔心太慢放鬆的風險,後者只有2名官員提到。同時,這也是為什麼無論市場如何期盼、預測聯準會很快就要轉為降息,卻怎麼樣都等不到真正的降息。
3月降息的期待,在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明確「說不」後已成泡影,現在大部份預測已經把降息時間看到6月,這應該是比較務實的作法,但即使是6月降息的期待,是否能實現仍有變數,原因無它,經濟太強。
從聯準會開始升息之後,專家一直預測美國經濟要陷入衰退中,但美國經濟的韌性與強度出乎外界意料,去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3.3%、2023年全年經濟成長2.5%,遠優於聯準會1年多前預測的0.5%,當然也遠高於2022年0.7%的成長率,幾乎可說已成功實現軟著陸,在經濟未出現衰退情況下升息壓低通膨。
就業市場也是強勢。在聯準會的緊縮升息中,美國就業市場還是擴張成長了3%多,且擴張情勢尚未停止,美國勞工部公布的1月份美國新增就業崗位數量比預期多出一倍, 今年2月初公布的最新失業率數字,繼續維持在3.7%的低檔,這個數字已經是接近充份就業的數字。
就業市場強、失業率低、經濟成長率仍佳,這些條件讓聯準會沒有要儘快降息的壓力,既然如此,在通膨仍高於3%的情況下,聯準會當然寧可好整以暇的按兵不動,看看情勢發展再說。
這也是為什麼說6月降息是否實現仍待觀察的原因。如果美國經濟第1、2季表現仍佳、失業率維持在低檔,6月的降息就會顯得有點沒有必要的「雞肋」。
至於市場所說「太慢降息的風險」確實存在,貨幣學派祖師爺傅利曼就指出貨幣政策工具具有「漫長而易變」的滯後性。雖然現在看似經濟表現仍佳,但也可能已潛存衰退因子,因此必須提早放寬降息,才能避免衰退。
只是該如何判斷、決策,尚無明確指標可循;太慢降息風險多大、是否已該先降息預防衰退發生,一定程度上繫於聯準會官員的「一念之間」;擔任過18年餘聯準會主席的葛林斯潘就曾說,貨幣政策在某種程度上「是一種藝術而不是科學」,說的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。
接著就看未來幾個月的經濟數據而定了。最重要的當然是通膨數字,現在是在3.1%,預估年底可降到2%上下。但如果年中時通膨仍維持在3%以上、甚至更高,要聯準會降息的可能性就低了。雖然拉長時間看通膨是呈下降趨勢,但也有過再次上揚的情況發生過,因此對何時會降息,只能「保持彈性」、繼續留意數據變化。
至於台灣的降息時間,應該是只會比美國晚、不會比美國早,一來台灣央行對預防通膨是更重視、採更保守的態度面對;二來台灣的貨幣政策還是要考慮到匯率因素,比美國早降息不利台幣匯率,如果台幣貶值又會助長通膨,因此國內降息還有得等。央行總裁楊金龍去年底記者會上,幾乎已是明講「上半年無降息機會」;至於下半年如何,就再看美國腳步與經濟數據而定了。
轉自此處
當鋪,當舖,當鋪公會,當舖公會,當鋪工會,當舖工會,高雄當鋪,高雄當舖,高雄市當舖,高雄市當鋪,合法當鋪,合法當舖,當鋪借款,當舖借款,當鋪借錢,當舖借錢,當鋪貸款,當舖貸款,高雄貸款,高雄借貸,高雄借錢,高雄借款,免留車,汽車借錢,汽車借款,汽車貸款,汽車借貸,機車借錢,機車借款,機車貸款,機車借貸,免留車當鋪,免留車當舖,汽車借款免留車,汽車借錢免留車,機車借款免留車,機車借錢免留車,借錢,借款,借貸,貸款,代書借款,代書借錢,分期攤還,分期車借款,分期車借錢,房屋借款,房屋借錢,房屋借貸,房屋貸款,土地借款,土地借錢,土地借貸,土地貸款,不動產借款,不動產借錢,不動產借貸,不動產貸款,二胎貸款,二胎借錢,二胎借貸,二胎借款,小額信貸,小額借款,小額貸款,小額借錢,信用貸款,刷卡,拍賣會,證件借款,證件借貸,證件借錢,當鋪鑽石,當舖鑽石,當鋪黃金,當舖黃金,當鋪勞力士,當舖勞力士,手錶,金塊,精品,低利率,鑽石,高雄汽車借款,高雄汽車借錢,高雄汽車貸款,高雄機車借款,高雄機車借錢,高雄機車貸款,高雄當鋪推薦,高雄當舖推薦, 高雄房屋貸款融資